语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

節錄自周健老師的論文 – http://www.cqvip.com/qk/85619A/200404/1000303343.html

论华语语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
On Fostering Language Intuition in Chinese Teaching

周健

  • 1: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广东
  • 2:广州 510610

摘要:

本文首先简要论证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,华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语感,并具体阐述了华语语感培养的5项原则与方法:努力扩大华语的有效输入;在交际活动中培养语感;促进”消极语言”向”积极语言”的转化;总结汉语规律,自觉建构华语表达方式;继承语文教学传统,加强记诵。

关键词: 华语语感;;培养;;原则;;方法

基金项目:

作者: 周健

三、语感培养的原则与方法

1.网络式地扩大汉语的输入量;

2.在真实语言和交际活动中培养语感;

3.促进“消极语言”向“积极语言”的转化;

4.总结汉语规律,自觉建构汉语表达;

  1.  继承语文教学传统,加强记诵。

 

(1)扩大输入,听读领先。

   输入先于输出,输入大于输出。

   增加学生对目的语的接触时间和接触范围,最理想的是沉浸在汉语的语境之中。语言环境既包括具体的教学环境,也包括课外的交际环境,还包括上下文的语境。孤立的学习词语,学生难于掌握,提供句子和上下文,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。

  • 小环境胜过大环境

美国的明德学院 (Middlebury College)

唐人街的老华人

“乡音难改”与“兵营普通话”

营造沉浸在汉语中的小环境

(2)典型范例,模仿扩展。

  学习和掌握典型的汉语表达方式。课堂教学时间有限,教材和教师所提供的语言输入应当是典型的、价值比较高的,也就是真实、自然、规范和使用频繁的。为突出某一语法结构而牺牲语言和场景的真实自然是不可取的。逐步增加难度,由模仿到创造。

以文本重建为核心开展语言训练。

A: 你找着辅导老师了没有?

B: 找着了

A: 你找着手表了没有?

B: 没找着

A: 你找着_____了没有?

B: _______。

 

A: 你作业了吗?

B: 已经做完了

A: 你       了吗?

B: 还没洗完呢

A: 你__完今天的报纸了吗?

B: 已经____了。

 

A: 你__完____了吗?

B: _______

替换与独创

幸亏我经常锻炼,   要不  今天肯定会生病

 

         我没吃早餐,          就吃不下这些好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你打了电话,          我肯定迟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你提醒我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       我就赶不上飞机了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,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。

 

  • “比”字句    A比B+形+补语

 

(3)总结规律,自觉实践。

语言知识的讲解重在总结汉语的规律,学生积极思索,在大脑中主动建构习得汉语的规则和表达方式,在汉语规律的指引下,自觉开展汉语交际活动。课堂教学注重运用汉语完成交际任务,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交流,以学生为中心, 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激发学习动机。在交际中既关注语言的正确性,更关注言语表达的流利、连贯、得体。如:“才”。

 

(4)继承传统,加强记诵。

当前弊病是讲得太多、太细,追求语法讲透,知其然,还要知其所以然。

“背”与“悟”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经验。书读百遍,其义自见。熟读唐诗三百首,不会吟诗也会吟。汉语的许多特点,如四声、平仄、音节、语素、汉字、构词法、节律、对偶、意合、重音、语调等都需要反复刺激,才能感知领悟,形成语感。西方人没有背书习惯,告诉学生熟读背诵有价值的生动表达、名言佳句、精华短章是培养牢固的汉语语感的必由之路。

 

汉语重意合、单音节的特点使得汉语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都非常独特,如对偶句的大量使用:

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”;

“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”;

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”;

“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,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”。

 

又如词语中的重叠与重复:

 “天天、人人;看看、试试;红彤彤、绿油油、静悄悄、乱糟糟;讨论讨论、研究研究;清清楚楚、认认真真;又高又大、载歌载舞”。

再如汉语的节奏和平仄:

 “好空调,格力造”;“高高兴兴上班去,平平安安回家来”;“年龄是个宝,文凭不可少,关系最重要”;“我们和祖国同呼吸,共命运”。

 

这些深入浅出的语言,除了压韵,还具有平仄和节律,具有抑扬起伏的音乐美,易读、易记、易流传。这些体现汉语特点的结构、修辞方式和音乐之美,光靠讲解,学生是很难掌握的,必须要反复吟读记诵才能慢慢领略其妙处,耳濡目染,形成语感。旧时“对对子”的方法,就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。

 

在词语教学中,我们应注意音节构成特点,培养和训练学生的音节感和节奏感。

如三字构成的词语有1+2和2+1两种组合,[2+1]式是构词法,如“电影院、少年宫、教育局、研究生”;

  [1+2]是构句法,如“打扑克、谈恋爱、学汉语、做游戏”。

 

注重语块教学

汉语的词组和短语的构造方法与句法有相当的一致性,强化词语搭配形式与词语语义链接功能的教学,在大脑中积累可供提取的词语组合结构(语块),是提高华语教学效率的关键。因为人们在研究汉语语序时发现,汉语的造句单位是“语块”(chunk)而不是“词”(word)。

语块包括固定短语(成语、俗语、惯用语等)如“一日不见,如隔三秋;不管三七二十一;可不是;话又说回来;那倒也是;错就错在;亏你说得出口;桥归桥,路归路;何必吊死在一棵树上”等等;

也包括词语的常用固定组合搭配,如:可持续发展;引起强烈共鸣;肾功能衰竭;具有(历史)意义;具有(国际先进)水平;提高警惕;“在……的领导下;与其……不如;

   汉语句子的顺序是语块序而不是词序

张三、昨天、在、华联商厦、买、了、一、件、新、衣服

 

语块兼有语法和词汇的特征,是一种语言使用惯例,暗含着一定的潜语境,作为整体被学习使用,并保留在记忆中,语块具有因循性和约定俗成的特点,因而在词汇教学和习得中尤其重要。同时语块具有相对固定的形式和可预测的性质,能缩小期待的范围,预测语篇的内容。

在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块意识,把语块作为一个单位来对待和记忆。

 

  • 赵元任的例子:

   记得我从前在Cornell大学学德文的时候,第一年级先生是美国人,他很好,在课堂上用德文的时候很多。第二年先生是德国人,他完全用美国传统的旧法子。那时候,美国通行的旧法子,就是在课堂上拿着一本外文的书,看着德文,一句一句翻译成英文。一个学期里面,我就没听到一个整句子的德文。

   可是我的习惯总是喜欢拿着书哇啦哇啦地念,这一半是受从前读四书五经的影响,拿着一本书,不求甚解地念。我拿了那个教科书,我不理他,就哇啦哇啦地念,念到句子相当熟。后来考试,我的成绩并不比其他学生差。别的学生也许考得比我好,也许跟我差不多,可是他们没学到德文,我倒是学了一点儿德文,同时考的也不太坏。

(赵元任:《外国语教学的方式》)